Recommend产品展示
“栀子花开”何以在南京响堂村引来山乡蝶变?
“听,是稻田的声音,淅沥沥,窣窸窸,栀子花瓣上落着蜻蜓......”6月3日早上,栀子花飘香的南京浦口响堂村迎来了一群新村民,一首村歌《山谷里的时光》让人们沉浸在宁静美好的大自然中。
每年这个时金年会棋牌官网节,栀子花总会如约出现在南京的街头巷尾。清风徐来,花香四溢,鼻尖尽是南京城初夏的记忆。而南京市场上的栀子花大都产自响堂村,当地村民种植栀子花已有20多年历史。今年的端午,新老村民相聚在这里,共同演绎着“新时代、新乡村、新民俗”的乡村振兴故事。
南京老山是江苏省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响堂村坐落其中。从南向北,茂密的山林与幽深的山路将水库、栀子花田、矿坑相连,三面环山一面抱水,响堂村73座村屋被大大小小5座山围绕。
提到响堂栀子花,不得不提孙晋霞。47岁的她是响堂村第一个上街卖栀子花的人。回忆自己初次卖花,孙晋霞笑言,那是1987年6月,她从自家田里摘下一篮栀子花到江浦菜场门口叫卖,两分钱一朵的花,一早上挣到了十块钱。12岁的她用这笔钱到百货公司买了铅笔、橡皮和一大袋瓜子。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孙晋霞开始了卖花姑娘的生涯。每天晚上摘花、扎花,凌晨4点从家出发,栀子花开的20多天是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栀子花姑娘孙晋霞当上了妈妈,响堂的花也从浦口卖到了全市的大街小巷。1996年,花价涨到了一块钱一束,跟着孙晋霞一起卖花的村民,每季都能挣到上万元。在她的带领下,响堂村家家户户种植栀子花延续至今,“五朵一束”的标准包装也一直没有变过。
孙晋霞的侄女赵真在南京主城区工作,周末的时候会回到村里的老屋住上两天。对于栀子花,“80后”的赵真有着不太一样的想法。四年前,她和几位小伙伴开始组织栀子花义卖,并打造了“爱心栀子花”公益项目。通过他们的努力,每年都能带动近千个家庭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参与其中,卖花所得用于乡村小学改造计划,贵州、四川和甘肃山区的一些学校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在响堂,栀子花从最初村民谋生的农业产品,逐步晋级为这座山村的特产标识。与栀子花产业一样,响堂也在进行着蜕变,从山坳里一座不知名的村落发展成为南京现代新型乡村的代表。
栀子花开,是江南地区端午到来的典型标志之一。2021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我们的节日”选择响堂作为端午文化传承基地。去年端午节期间,这个小山村举办的栀子花大会吸引了不少市民。眼下,“栀子花开 端午节来”的标语亮相于南京城大街小巷。
“我是土生土长的响堂人,村里这一年的变化非常大,村口的‘栀咖啡’上榜南京咖啡厅热门榜,不少老乡开起了民宿,家里变成时尚又文艺的空间,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赵真说,小时候怎么都想不到,山谷里的家乡有一天会变得如此文艺,还能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为浦口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响堂走出了一条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浦口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秉持“艺术重构乡村”的规划理念,响堂项目成立了由原住民代表、新村民代表、设计师、运营机构和建设方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共同推进响堂的长期发展。
在响堂项目策划参与者洪迎成看来,这一项目的定位是“乡村消费新场景”。“核心就是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合作,对乡村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让一个原本仅有风景的山村成为一个拥有更高附加值的生活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从都市性和乡村性两个维度上对乡愁的表达。”她预计,响堂未来的居民群体中大约有30%原住民和70%新村民。
以栀子花为媒介,响堂正成为南京市民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浦口区也在谋划着响堂栀子花特色产业整合升级,并以此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独特模样。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