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常识

金融宏观调控知识全解

2024-08-26 05:50: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规模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2、贯彻适度从紧,要坚持控制过度需求与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注重结构调整。

  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中是最活跃的一个层次。

  现金发行量,是指银行投放出去的现金和收回来的现金轧差后,净投放到社会上的那部分现金,又被称为市场货币流通量或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投放现金主要渠道有:储蓄存款现金支出、工资性现金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现金支出、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商业银行收回现金主要渠道有: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商品销售的现金收入、服务事业现金收入、税收收入。

  现金发行要和经济增长相适应。控制现金发行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措施有:

  (三)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现金支付,建立健全大额现金支付的登记备案制度。

  (五)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延长营业时间,增加现金回笼。控制现金发行,不能单靠银行,必须依靠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配套。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调整,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目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功能,改变原来主要功能不在调控货币总量而在发挥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当中央银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我国的公开场业务从外汇操作起步,1996年又开办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具有以下特点:

  (1)一种短期利率。因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申请再贴现合格票据,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期限也在1年之内。

  (2)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货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3)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成倍收缩能力的货币,它由流通中现金和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构成。目前,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备付金存款、货币流通量和非金融机构存款(即财政金存款+邮政储蓄转存款)。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包括:央行货款、金银外汇占款、财政透支借款和各种专项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种重要渠道。此贷款会增加金融机构贷款的初始资金来源,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因此,控制中央银行贷款,对于防止信用过度和通货膨胀有重要意义。

  (1)信贷计划是一定时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数量匡算与结构摆布,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信贷计划的发展:改革开放前——统有统贷的管理体制。1979年开始——实行信贷差额包干的办法。1984年以后——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将央行与专业银行的资金分开。1995年以后——央行制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逐步完善信贷计划体制,最后完全过渡到比例管理。长期以来,信贷计划以贷款限额方式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贷款资源不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2)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并衔接财政政策、利用外资政策等制定的指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政策。信贷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扶优限劣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改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