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产品展示
30亿重金!阿里娱乐宝又要搞大事情这次能好好投资吗? 投黑马
2018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影视圈的舆论风向一直在变,从最初纷纷感叹“寒冬将至”到后来的“寒冬已来”,再到进入2019年开始又出现“寒冬即将解冻”的说法。
从某种层面来说,媒体是敏感而又准确的,因为似乎资本开始在逐渐回流文娱产业。
1月8日,阿里影业旗下影视娱乐投资平台“娱乐宝”发布“鸿雁计划”,对外宣称将在未来三年内,(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用30亿资金助力百个国产影视项目、百家影视企业,达成总计100亿的票房回款。”
三年30亿,总计100亿的回报,看到这样的数字,你很难相信这是寒冬之下的真实表现。
根据阿里的官方表述,这项创新举措“将极大提升影视行业的效率,进一步完善行业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提供动力。”
虽然阿里大文娱最优先最重要的板块是阿里影业,淘票票,以及优酷,但是在影视行业资历比较久的产业人士肯定对娱乐宝不陌生,它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同时其运营模式也是众说纷纭,难辨好坏。
娱乐宝早在2014年3月就已问世,当时所属集团还叫“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相当的反响:网民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作品,当时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推出后不久,娱乐宝首期的四个项目就包括了当年非常热门的商业电影《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模范学院》等,总投资额7300万元。
不过,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娱乐宝似乎进入了一个尴尬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有媒体人士曾经给出非常一针见血的评论:“好的电影项目往往看不上娱乐宝,而差的项目娱乐宝又看不上,所以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模式。”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娱乐宝解决效率的初衷是好的,这确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现在突然曝出要出资30亿,回流100亿,未免又有些操之过急——毕竟,娱乐宝过去将近六年的经营中已经暴露了不少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票房回款周期长,回款速度慢,甚至回不了全款等问题已经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老大难”。2018年中国票房达到了609亿的规模,仅国产电影就有约为150亿的票房分账款。
在高票房的背后,一部电影的投资、制作、宣发涉及到多个环节,往往需要数家甚至数十家公司协作完成。对于电影的出品方和发行方,票房分成和回款的过程更是十分复杂,这样的复杂性也导致回款一直是影企大佬们的心病。
娱乐报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至少其“目标”是在电影上映一周后即可为急于收回票房收入的发行方和联合出品方提供票房优先回款结算服务,解决其资金困境。
不过,从2014年至今,真的通过娱乐宝解决回款问题的影片却并不算多,2014-2017年间,比较有名的项目包括《小时代》、《天将雄狮》《栀子花开》以及《中国梦之声》等。单就2018年至今来说,电影方面只有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西红市首富》以及印度批片《印度合伙人》等不多的项目使用了娱乐宝的服务。
从各方反映的信息来看,娱乐宝在下游与影片出品方/宣发方的合作不是最大的问题,根本的难点是出在上游和投资用户之间的关系。
网民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作品,当年主打的是方兴未艾的众筹模式,但事实上,发展至今,娱乐宝早就不属于众筹范畴,而更类似一款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
表面来看,娱乐宝的产品预期年化可以达到收益7%,但是不保本不保底;1年内领取或退保收取3%的手续费,1年后自动全部领取;为防范客户资金风险,采取“单一客户保费金额限额”的销售策略,每人最大购买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币。
表面上看,娱乐宝不像是单纯的集资项目,他们还为用户提供了电影的“探班权,独家小视频权,签名照”等等,有浓重的营销意味,当然这些权益基本都需要抽奖才能获得。
另一方面,7%的年化收益却往往很难达成,不仅有比一般理财产品长出不少的五年期,从当初至今的年化收益也就在5.5%,有时候甚至只有3%, 所以有很多购买过娱乐宝的用户将这一产品定义为“低收益的保本长期理财产品。”
用大白线元,想贪心买多还不可能)的娱乐宝,这么点钱居然要2020年1月才能解冻,也就是说,这1000元你基本还动不了,不像银行定存一年后都可以提前取出来,不过是损失点利息,而娱乐宝是直接五年冻结。
而且娱乐宝的利息也不确定,需要基于电影票房看结果,而且就算票房好散户也赚不了多少钱,相比于支付宝上其他的理财产品,比如“借呗”一年的利息不可同日而语。
综合起来看,电影产业风险高导致回报不确定;7%的收益率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支付宝用户没有理由选择娱乐宝;1000元封顶的上限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70元的收益,吃两顿饭就差不多了……
所以,这样的模式也决定了娱乐宝很难大规模地铺开做所有电影的回帐生意,因为支付宝上的消费者还是理性的,他们知道娱乐宝不是余额宝,所以娱乐宝这么多年过去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资金来保证解决票房回款周期长的行业问题。
这一次娱乐宝推出“鸿雁计划”,号称要三年30亿,这30亿的资金名义上可能都需要支付宝的用户门来小额下注,但是实际上真正可能掏钱的主还会包括宣发公司,电影公司,甚至娱乐宝本身。
因为归根结底,娱乐宝甚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投资产品,倒很像是一个宣发营销产品。
余额宝1元起投,但是上限也有个100万,这才叫理财,而娱乐宝竟然只要几百元,(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最多1000元,这算是哪门子的理财产品呢?
此话怎讲?我们可以算笔账:假设是8000万给四部电影,除以4部电影=单部2000万。2000万×7%年化收益=140万(电影公司需要还给支付宝用户的收益)。
这140万掏出去的是什么概念?这笔钱用于传统的宣发,也就是一线城市几天的地铁广告费用,对于任何一部中等成本(还不算超级商业大片)绝对不是什么营销大头,现在只要略上档次的电影,几千万的宣发费是很普通的。
所以,本质上,用户投的那1000元,和票房,和复杂的分账规则,或者回款周期等等都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电影公司来说,完全可以依靠娱乐宝的帮助提前拿到应收账款,拿到后理论上可以存定期,甚至直接存余额宝得了;到期之后,拿出140万分给当初那些掏钱的用户就好——而这笔140万,和营销费用没两样,用这笔钱换来的是几万投资人兼粉丝,以及他们在朋友圈,在微博,在各种媒体上为自己小额投资的造势和宣传,外加娱乐宝本身在支付宝端口所能做的宣传。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参与娱乐宝其实是很有盼头的,因为一来反正钱也不多,小份额试水一下,如果运营得好,能激发几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自我宣传电影,呼朋唤友,那140万的宣发费若能发动个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就是非常值得的投入,毕竟如果单纯是在地铁上贴广告或者电影院买物料占地方不见得能发动多少影迷。
细思极恐,这也怪不得娱乐宝这一产品做了将近六年,没有太大动静,但是却一直延续不断,就是因为这款产品本身并不是投资理财,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所以阿里影业心里有底,把它和淘票票一起纳入了旗下。
如果真是投资产品的话,蚂蚁金服是不会把这个产品轻易交给阿里影业来管理的。
因此,本质上说,娱乐宝是电影营销方面的创新,而并非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创意和电子商务的营销理念一脉相承,就是绕开传统媒体,直达用户,把投在传统媒体上的钱切碎了分给用户,且强调用户的参与感,并最终从用户的口碑和行动中获益。这样的定位非常符合当下电影营销的需求,强调参与感和扩散效应——当一个用户投资了几百元和上千元后,虽然实际上能赚回来的钱不多,但还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推广一部电影。
娱乐宝也不局限于电影,近几年已经开始往电视和综艺上大步迈进,因为参加投资的用户,许多不是理财客,很多都是第一次参加短期理财的粉丝,比如TFBOYS的粉丝,被营销攻势打动后,纷纷开始感叹:原来追星也能赚钱;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产品赚到的钱和他们平时买几顿盒饭的钱差不了多少,本质上还是在发挥粉丝经济,让大家凑份子之余,帮忙吆喝宣传。
2015年,盛天传媒宣布启动首部由中、英、新三国联合拍摄制作的魔幻题材3D电影《奇迹:追逐彩虹》,投资高达3500万美元,当时通过阿里娱乐宝融资了3000万元。盛天发展得好好的,2016年8月还登陆了新三板。
未曾想《奇迹:追逐彩虹》一直难产,盛天的其他影视项目也不如预期,到了2017年就出现了严重财务问题而准备从新三板上撤版,因此引发娱乐宝等众多当初盛天的金主开始追债,打官司,要讨还欠款。
这样的案例揭示了娱乐宝本质是营销,但是因为牵涉到支付宝平台众多用户的份子钱,一旦出现借款影视公司不良,破产倒闭,甚至卷款走人的问题,就很难向广大用户交代的情况。
因此,娱乐宝虽然单笔投资的数额很小,但是用户众多,如果一旦发生问题潜在的影响还是颇为巨大;好在阿里家大业大,几百万几千万的坑还不至于难倒它家,因此就算出了类似盛天这样的问题也不会有麻烦。
由此看来,接下来这3年30亿的投入,我们可以变相将其理解为阿里作为平台向广大用户要来的营销经费,(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帮助各大影视项目宣传造势,虽然理论上有风险,但是用户还是有望回款小额利息,聊胜于无。
至于是否真的能够做到所谓“解决行业效率”的问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jinnian金年会官网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