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常识

百姓生活十事谈: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024-10-24 02:30: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jinnian金年会官网春风送暖,万物复苏。2006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代表、委员们将在会上共商发展大计,畅议富民之路。老百姓同样非常关注“两会”,他们希冀代表、委员们把自己的心声带到“两会”,让“两会”更多地聚焦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代表、委员的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让百姓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更多的实惠。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儿,这些事儿也就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把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到两会上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26日,工人日报特意在“两会”召开前夕推出《十事谈》专题,其目的就是把百姓最关心的一些事情反映出来,希望引起代表、委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衷心祝愿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两会”上能有更多的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之路呈现出更加宽广的前景!———编者的话

  早上,等两个儿子和丈夫轮流吃完早餐出门后,60岁的吕海娣给自己盛了一碗稀饭,坐在床头吃了起来。近30年来,他们一家四口吃饭时都这么“轮班”,床就是他们的椅子,一张堆满了东西的桌子就算饭桌。

  吕海娣的家不足12平方米。丈夫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大儿子因小时候的一场病成了弱智,32岁的人还要母亲照顾;28岁的小儿子靠给人打打零工,每月只有近1000元的收入。

  虽说老两口都有七八百元的退休工资,但两人都有病,每月打针吃药,已是捉襟见肘。想买套房子,那是全家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房子的事,一家人没少闹腾过。今年一家人轮流吃年夜饭时,小儿子又闹了起来。吕海娣说,小儿子说得也有理,28岁的人了,不仅没住房,而且还和父母兄长挤着,将来又有哪家的女孩肯嫁给他呢……

  谁能想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看上去非常富裕而繁荣的城市里,还生活着像吕海娣一家这样的城市贫民。

  在最近一个以城市贫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在不同区域做的调查报告,都给出了一个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加重。

  调查显示,虽然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迅速下降,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为2004年的2610万人;但与此相对应的城市贫困问题却有发展的趋势,以2004年为例,专家们估计的数据是,城镇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至8%,高于同期农村水平。

  城市贫困群体主要来自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的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同时,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与失效,也在随时随地制造和产生着新的城市贫困。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城市贫困还可能被世袭,城市贫困群体已呈现出“代际转移”的“危险信号”。不仅如此,在贫穷发生代际转移的时候,富裕也在发生代际转移。富裕被垄断,贫穷被“世袭”。有关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贫富的代际转移造成了一个割裂的社会,当贫穷与富裕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并且长期保持的时候,社会也会面临解体的威胁。

  在很多人看来,解决城市贫困的问题实际上要比农村脱贫还难。这是因为城市贫困居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存在“增收和减负”的可能。此外,因为没有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城市贫困家庭也很少有向其它城市转移的机会和能力。

  尽管如此,专家们仍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开出了种种药方: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政府应该对贫困人口给予一定的保障,同时积极鼓励劳动者就业;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贫困人口,城市政府应该给予相对宽松的环境……虽然提出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政府通盘考虑”已成为共识。

  “我是一个老股民了。”35岁的湖南湘潭人王正斌在股市摸爬滚打了10年。1996年就以种“实验田”的心态,揣着自己积累的几万元钱“杀”进了股市。当时市场还挺火的,但自己毕竟是新手,向股市交了不少“学费”,后来总算入了门。“要想靠炒股赚钱,首先肯定得赔钱,这跟不摔几个跟头就学不会走路是一样的道理。”他认真地总结着自己的经验。

  最近几年,股市连续下挫,股民怨声载道。湖南的100多万股民估计有八成多亏损,亏损额从10%到80%不等,损失惨重。职业是证券分析师的王正斌,接触的很多股民炒的都是自己的“养命钱”,大多希望一年能够赚个三两万也就心满意足了,不料这几年下来行情不好,本钱缩水厉害,“能不心痛吗?”王正斌感慨地说。

  “心痛”是中小股民近两年来最普遍的感受。股市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必然的。由于当初股市设计思路有偏差,企业上市门槛太低、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丧失诚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管理层只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而严重忽视股市投资功能。而股民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也养成了非常极端的投机心理,“小道消息”盛行,资金快进快出、追涨杀跌,少有理性可言。

  最近两年,尽管管理层出台了许多重大利好政策,但要立竿见影地抵消不良影响是很难的。这并不说明股市就无药可救了。在市场尚处在低迷周期的艰难时刻,中国股市改革的市场化轮廓却已日益明晰。在宏观上,2004年的“国九条”、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进一步释放,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开弓没有回头箭”,股市长远良性发展的基础正在逐步夯实。

   股市应当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尤其是在又一个新的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进行规划的关键时刻,必须在股市上有所作为,促进股市尽快由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保证股市真实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益,让所有投资者能够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谈到希望,王正斌说:“政府要建立起高效的公共财政,致力于公共建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样,老百姓才投得起资,当得起股民!”

   “要让咱老百姓当得起股民!”回味斯言,股民所要表达的内容其实十分丰富。股民,并非特殊的公民。在他们的忧患意识里,包含的不只是一己之私利。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像股市的成长一样离不开他们的智慧!(记者 方大丰 龙巨澜)

  “我们老两口都70多岁了,住平房实在不方便,想买套楼房住,从去年底到现在,家里的孩子们没少打听买经济适用房的信儿,但四处排队都扑空,一次,为了买回龙观的房,排到了1000号,结果,放到100号就没有了……”家住北京市东城区演月胡同的赵大妈说起买房的事就发愁。“听说,买经济适用房得有‘关系’,不然根本买不到。”赵大妈问记者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像赵大妈一样,百姓对于购买经济适用房普遍感到难上加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应面对15%至20%的中低收入家庭,而现在是50%至60%的人买经济适用房,这个面显然是太宽了。

  听专家们解读政策,原来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核心,是对不同收入的家庭采取不同的购房政策,其中,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同等地段比商品房价格低20%的经济适用房。

  所谓经济适用房,有两大类型:政府免收土地费,让房地产开发商去盖房,然后销售;企事业单位自用地盖房卖给职工。

  但目前,我国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投资,只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5%,这个比例不高,甚至前两年有所下降。再加上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供应标准等都没控制到位,开后门,单位出假证明等。所以,出现了老百姓排队买不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

  根据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政府应从补贴到砖头变为补贴到人头;增加经济适用房的管理费用;改革供应模式。其中,政府从补贴到砖头变为补贴到人头是主要办法。

  开发商从政府手里得到免收土地费等补偿金,盖好房子后,还可以从购买者手里赚到一笔钱,这种经济适用房的补贴政策,正是“砖头补贴”。而顾云昌建议,“人头补贴”,是由政府出面认真核实统计,给真正的中低收入者发放补贴,然后通过市场体系来解决住房问题。

  顾云昌说:“这样,可以避免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提高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效率。而且,财政补贴的作用直接到达需要补贴的个人,并全部转化为消费者的福利,这样,就不会在住房建设阶段产生效益流失或被生产者所占有了。从市场角度出发,人头补贴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加强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进行审核。美国专门有审核团去一家一户审核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日本规定,年收入在300万日元以下的群众才有资格申请住房,而对于这种资格,也有专人进行审核。(记者 张敏)

  “我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涨工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这两年,随着生活支出增加,刘宝锁的挣钱压力越来越大,业余时间不得不靠推销小商品或者帮人联系业务赚取一些收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掉进贫困里。上个世纪80年代,刘宝锁是山西省晋城市一家国营糕点厂的工人,后来工厂濒于倒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通过关系调到政府招待所当电工。两年前,这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逐渐发不出工资,现在刘宝锁每个月只能领到一半工资,大概500元。刘宝锁的妻子赵玉香也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扣除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费用外,实际拿到手的钱是每月1100元。

  1600元就是刘宝锁一家的月收入。精打细算刨去水电气暖柴米油盐等必要的日常生活开销和儿子的教育费用,最后就所剩无几了。幸亏刘宝锁一家在1998年单位集资建房时,花5万多元买下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住房问题不用担心了,但千万不能生病。因为刘宝锁一家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看病吃药全靠自费。

  当然,刘宝锁的家庭收入在全国不具有标本意义,但是,他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却是主要依靠工资收入过日子的工薪阶层能够深刻体会的。

  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工资问题总是感同身受。如今,生活特别宽裕的毕竟是少数,大家有空坐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工资,往往是最先从工资说起,不管中间涉及的话题多么丰富,最后总是落在工资上。毕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工资收入过日子的。

  近日看到某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抱怨,现在发的这点工资,既包括买房子的钱,也包括看病,还有教育支出等等,够干什么呢?一年的收入不一定够看一次病,10年的工资不一定够孩子的教育费用,20年的薪水不一定够买一套普通的住房。

  这样的人有多少,我们无从统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GDP在增长,经济在发展,社会在繁荣,可不少人的生活负担反而在增加。也许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收入问题,但收入问题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而对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收入问题集中表现在工资上。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计算了从1978年以来“全国工资总额”与GDP的比例,得出的结果就是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实在太低。1980年最高,为17.1%,1998年最低,仅有11.7%。近些年来,始终在12%处徘徊。

   一个社会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普通工薪阶层在翘首期盼涨工资,抱怨工资上涨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的同时,也会抨击社会上涌现出的一些不合理的高工资、高收入现象。事实上,在短短的20多来年里,我们的收入差距就已经拉大到了严重的地步。能不能调整好收入分配政策,已经成为破解社会困局的关键。

  上周,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透露,正在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见进行紧锣密鼓的修改。低、中、高收入群体均被纳入此次改革的范畴,而改革也将朝着“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理清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公共服务”的方向进行,达到“限高、提低、促中”的目的。这条消息立刻吸引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不过,此次改革还没有敲定具体的时间表。

  全国两会就要开了,听说有的地方已经把“涨工资”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干部考核目标,像刘宝锁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热烈地期盼着他们关注的热点能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是啊,提高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也是要务,如果各地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都能把“涨工资”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那该多好啊!(记者 成露)

  2月21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前来报到的银川市第21小学学生马小容(化名)发现,这学期她不仅不用交学费和课本费,而且学校还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根据宁夏银川市教育部门有关规定,从2006年春季新学期开始,银川市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学生免收杂费,并在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向部分品学兼优的城镇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早在去年8月,教育部负责人就表示,“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教育部负责人进一步指出: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决不能“市场化”。学校的教育收费应该是政府投入的补充,但绝对不能代替政府投入。

  至此,一直以来困扰着义务教育的收费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减免教育收费就是意味着更多的家庭不用再为孩子的学费而担心,意味着有更多的适龄儿童可以安心地走进学校。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中提出,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在看到政府正在逐步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不应忘却这样的现实:目前我国小学生辍学率平均为0.59%,初中辍学率平均为2.49%;部分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辍学率达到2%,初中辍学率达到7%,甚至更高。如果全国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加起来有1.8亿,即使按全国的平均辍学率计算,全国辍学的学生仍然在230万人左右。这些辍学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承受不起教育收费造成的。

  从这些情况来看,目前的教育投资仍然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首先,教育是一个长期项目,教育投资不仅任重而且道远,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有可能是一种只有投入没有利润的情况,无法显示政府的“政绩”,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上容易忽略教育。

  其次,教育投资的不公平现象还比较严重。以往的做法是,教育费用由中央负担一部分,剩下的由地方财政承担。这就导致了经济发达的地区投入多,贫困地区投入少。需要巨大教育投资的地区得到的政府投入的反而少,这种马太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显著。

  有专家建议,解决教育投入的公平性问题必须由中央负责解决,而不是推给地方政府。应该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全国的教育投入。特别是义务教育,全国的各个地方,无论穷富,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教育投入应该一碗水端平。

  另外,教育是一个公共事业,带有天然的垄断性,所以教育经费的使用应该透明。而现实情况是,在不少地方,本来就有限的教育经费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用在“刀刃上”,没有用在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上,教育投资还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

  可喜的是,人们已经看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当一个政府开始投资一项成本高、短期效益低、又有利于百姓的长远利益的事业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理性执政的时代已经到来,和谐社会建设之路将更加宽广。(实习生 杨鹏)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