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新闻中心
选育优质品种 做大林果产业——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果树新品种品鉴推介会见闻
jinnian金年会官网处暑刚过,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甘肃省农科院甘肃主要果树种质资源库,一株株桃树、一架架葡萄、一棵棵梨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微风拂过,飘来阵阵清甜的果香。
8月24日,由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果树新品种品鉴推介会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一个个新品种果品摆放整齐,果色鲜艳、饱满光润、肉质丰厚,专家们对桃育种、葡萄育种、梨育种一一详细介绍,来自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及各县区林果种植大户现场品鉴打分。
品种是林果业的“芯片”,也是发展林果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由于林果属于多年生植物,培育一个新品种少则12年、多则15年以上,加上推广到田间地头,时间周期很长。“像陇蜜9号等桃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经过了20多年,现已在全省大面积种植。如今,我们一系列的果树新品种正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服务全省林果产业发展。”林果花卉研究所所长王鸿研究员说。
果实硕大,清香扑鼻。“这是我们选育的陇蜜17号中熟品种,果顶凸起,像寿桃,果实可在树上挂果20天以上,风味不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牛茹萱博士介绍,桃研究室历经半个多世纪努力,成功选育了陇蜜系列普通桃、陇油桃系列油桃、陇金系列黄桃和陇蟠系列蟠桃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桃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熟期涵盖了6月下旬到国庆节前的早、中、晚各个阶段,丰富了甘肃省的桃品种资源。
据悉,甘肃省桃树栽培面积30多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目前全省桃生产上栽培的品种有70多个,其中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品种超过四分之一,彰显了省农科院的科研实力,这为全省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串串葡萄,晶莹透亮。“这是我们培育的美红葡萄品种,以‘红地球’为母本,‘6-1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中熟葡萄品种。外观漂亮、肉质脆、汁液多……自己培育品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夸奖,还需要大家伙来品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郝燕研究员,从西北农林大学毕业后从事葡萄育种工作已27年了,讲起葡萄育种如数家珍。
来自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党委书记崔海洋,一边品尝葡萄、一边开心地说,“我们村里请了郝燕老师为首席技术顾问,指导乡亲们种植了450亩葡萄,更新了新栽培模式,引进了新品种,像这个9-1品种,抗病性强、颗粒大、酸甜可口,在果园里挂1个月不腐烂,游客们十分喜欢采摘。”
好吃又好看、绿色又安全,成为甘肃省葡萄新品种选育的目标。目前,省农科院葡萄课题组在全省葡萄主产区麦积区、高台县、临泽县、敦煌市和红古区5个示范区开展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引进鲜食葡萄新品种30多个,通过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阳光玫瑰、蜜光、瑞都红玫等5个新品种。特别是采用杂交技术,选育出醉人香、美红、紫丰、嫣红、碧玉等5个优良新品种,通过了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总结提出了甘肃省鲜食葡萄适宜的“飞鸟架”“y形架”,实现了葡萄园的省力、简化修剪、高光效。
秋梨清香,绵绵味长。“这是我们培育的早玉梨品种,8月上旬就成熟,肉质酥脆,果味浓郁,室温下可贮存20天,冷库可贮藏100天以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红旭研究员介绍,目前,他们收集保存各类梨种质资源223份,其中甘肃地方梨品种资源134份,已选育出优质、耐贮、抗逆性强的新品种6个。
该团队立足我省梨生产实际,依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等项目,针对本区域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先后在景泰、静宁、凉州、甘州等县区建立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本区域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林果花卉研究所依托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培育出一大批适合甘肃地区的林果新品种,提高了林果产品品质,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丰富了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省林果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认为。
原标题:《选育优质品种 做大林果产业——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果树新品种品鉴推介会见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