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产品展示
观察丨苏南的白塔村、西望村凭啥先富了?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西望村现阶段的党建工作模式、历史文化及产业概况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探究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怎样的具体作用,以及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问题。运用文化产业“金字塔模型”,分析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同时,调研发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建设同质化严重、符号化宣传不足、青年人才稀缺。
乡村一向被视作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国情的主要表现地。诚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所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我国对解决乡村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是一以贯之。2015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在其中对“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一重要任务做出了部署。随后,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基层扶贫组织干部与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11月,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昭示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与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顺势而生,其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从《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对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的基本盘的布局;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示;再到国务院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挂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可以观察到,国家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上所作出的努力正不断增加。国家乡村振兴事业正在不断迈向体系化、规范化,纵深化。
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的开展有着逻辑和时序上的密切联系。逻辑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是脱贫攻坚基本政策的深化与精准化。脱贫攻坚要求快速完成产业建设,让农民实现温饱;而乡村振兴则要求产业的可持续,为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富裕而赋能。同时,乡村振兴较之脱贫攻坚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作用。脱贫攻坚战中的党建经验,如同“五级书记一起抓”,同样为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提供了重要启发。
时间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正值脱贫攻坚的三年攻坚期。在这个时间点,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需要总结提炼,而乡村振兴战略的设计也能够启发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2021年2月,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味着我们的乡村工作重点正式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之上。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曾表示:“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对象更广了,工作的领域更大了,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事业,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事业的物质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宜兴市系江苏省辖县级市,截至2019年末,宜兴市辖5个街道、13个镇。作为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宜兴拥有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种水产、休闲观光、竹制品加工等5个年产超10亿元级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以及阳羡茶、宜兴红、宜兴百合、宜兴大闸蟹、杨巷大米、湖㳇杨梅、宜兴萝卜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2个省级园区、11个无锡市级园区、7个宜兴市级重点园区的三级梯队,并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经验,截止2020年,宜兴已经有五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在党建上,宜兴市尤其重视农村党建的这一主阵地,创造了党建的宜兴典型经验,包括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建设农村党员责任区,调动人的建设积极性;建设农民合作社与合作社党组织,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将优秀乡土人才培养纳入“陶都英才”体系,鼓励他们参加省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等高级别赛事,同时将乡土人才纳入村书记后备人才队伍统筹考虑、统一管理,进一步发挥了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由于宜兴自身的历史文化基础,宜兴市在乡村振兴中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种种重要政策: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更大力度、更有吸引力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招引,以项目增量来提升文化产业的贡献度;特别是要扶持紫砂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争取有更多的文化企业上市;强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旅游、体育、农业、康养等的深度融合。
同时,宜兴也很重视自己在长三角中的生态位建设,重视树立自己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对比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的整合与推介平台,积极举办推介会、参与各类展会等。
总体而言,宜兴的种种宏观战略对于处于最基层的乡村,同样通过辐射、资金支持与党组织等渠道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指导乡村振兴的作用。
西渚镇白塔村地处宜兴与溧阳交界处,是宜兴市的一个偏僻村庄。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工业经济起步较迟等多种原因,白塔村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全市有名的经济薄弱村。在2001年欧阳华接任村书记一职后,白塔村的欠款得以结清,白塔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随后,他通过集约化种植经营与打通销售渠道等方式,让南天竹成为了白塔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在此基础上开辟多项高产农业,打造自身产业品牌“白塔味道”。
目前白塔村正致力于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至今已实现预约来访游客年均约6-7万人次,加上自行前来的散客,年均约30万人次。同时,白塔村正继续推进特色民宿区“牵稼园”的开发、微电影基地的引入。未来将把重点放在参与式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上,进一步为白塔村的乡村振兴与发展赋能。
西望村位于宜兴市东南部、丁蜀镇东郊,宁杭高速贯穿全村,水陆交通便利,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千余年制陶历史。全村80%的农户从事紫砂茶壶制作,可谓是“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是著名的紫砂专业村,已经形成了紫砂设计、制作、销售经营网络,年外销紫砂茶具产值超1亿元,紫砂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西望村的发展始终和紫砂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建国初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紫砂行业的需求量大量减少,由此对供给端产生影响,紫砂行业的专业从业人士大大减少,紫砂业发展趋于停滞。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回归与两岸三地交流的打开,紫砂市场扩大,行业逐渐恢复了发展。依托80年代乡镇企业在西望村开设的紫砂分厂,西望村得以打下了紫砂生产的基础。90年代以后,由专业人才牵头开设的紫砂制造厂对紫砂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09年,西望村成立了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紫砂的集约化生产与销售、紫砂学校的专业培训,西望村已经拥有了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工艺师,紫砂产业蒸蒸日上,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应。
《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党管全局”的格局下,无论是作为先锋模范的党员自身,还是作为战斗堡垒的党支部,归根结底,都是充分调度了“人”这一乡村振兴中的能动因素,进而实现对乡村建设力量的激励与组织。
在党员群体的集体精神建设上,党员的个体层面有“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常态化思想建设,有“双培养模式”、志愿服务活动的日常化等等。在党组织的机构层面,有“抓头羊”的制度,“互联网+”党建工作,严格支部班子选拔等。
此外,党组织的责任保障同样受到重视。将乡村振兴成效纳入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打击扶贫腐败,做好经费支持,树立模范榜样等,都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作用的基本部署。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经济基础的来源,国家的战略总布局中同样对产业的发展有着具体的规划。在上文所述的几篇重要文件中,国家主要围绕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培育、产业创新、产业的发生与激励等方面做出了设计。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强调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科技支持制度等具体建设方向;在产业培育方面,强调了特色产业集群、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在产业创新方面,强调产业融合的思路,包括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新业态模式的打造(如电商与休闲农业),空间上的新载体(如产业园区的建设)等;在产业的发生与激励上,主要作用于乡民这一人的因素,强调打造好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本土人才的发掘与鼓励创新的机制等等。
文化既能作为一种引领性的精神方针,同时也能作为凝聚力的来源与可供消费的文化符号。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上,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传统文化、重塑文化生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
保护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上;重塑文化生态,主要体现在挖掘本地文化,将文化资源投诸乡村建设的各方面,打造文化符号;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多元形式购买和提供服务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上。
文化和产业两个关键要素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往往会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相交叉而产生作用。“文化产业”的存在即可为一例。《乡村振兴规划》中同样指出,要“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等特征,都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生机和动力。
当我们在介绍苏南地区这两个个案时,可以从哪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入手,现有的文化产业建设研究有哪些可供参考与补充的经验?苏南的地域性特征如何,我们的个案将可能体现哪些地域特色?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将从三个角度进行文献梳理。
针对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五个乡村振兴总要求,当下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具体包括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基本理论、重点分析、战略的实施方式与路径模式、乡村发展类型等方面。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乡村的相对衰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应对这一局面。针对人口结构、产业发展、乡村教育、传统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出现问题的关键点,需要一一用调整、建设和完善等不同手段去应对(姜德波、彭程,2018)。而总的来看,适合乡村振兴的农村都可以用“是否有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有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是否有人口的凝聚力、是否有适宜居住和发展的资源、是否有善治和良治的前景”的标准来衡量。同时,从战略重点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抓住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引领、人才打造的重要战略点,还需要做到渐进发展、群众参与、多元因地制宜与精准解压(刘合光,2018)。
对乡村振兴的研究集中于系统性全局说明,其中总会提到文化与产业两个关键要素。而我们利用个案对文化产业的集中说明,可以作为系统设计的具体实操例证。同时,这部分文献提示我们的其他要素,如人、制度、科技、艺术本身等,也将体现在我们后文提出的具体发展建议中。
文化产业与文化引领下的产业建设方面,不乏相关研究,多见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传统文化、乡村治理等议题下。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同属于第三产业,而乡村振兴中对第三产业逐步提升的关注,正迎合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赵华、于静,2015),也为后文研究提供了大背景与调研对象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因解释。
和其他乡村振兴建设的领域相同,文化与产业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制度的配套,也离不开自身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需要重视现有文化资源的创新型利用,重视文化在产业融合中发挥的作用,重视内生资源之外的外省文化资源利用,尤其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吴理财、解胜利,2019)。这为总结乡村发展经验与提出建议指出了方向。
不过,上述研究往往对一手资料的运用有限,论述中对文化作为独立要素与产业互相勾连的关系阐释也有限,这些有待补充的内容,我们可利用调研一手资料来说明文化如何助力产业。
对文化与产业具体互动情况的讨论分析,也必须置于乡村所在地区的整体特色考察之下。现有关于苏南乡村的个案研究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数量规模。其中,大多个案是从一个村庄的各方面展开,主要表现出了对特定方面的兴趣倾向。尤其是苏南“田园乡村”的休闲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其他子议题,成为了许多研究的兴趣点所在(魏晓芳 等,2020)。这些文献大多认为,许多苏南的乡村借助既有的产业基础、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或良好的生态打造出了特色的“田园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
同时,许多学者同样关注整个苏南地区乡村振兴中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转向。“苏南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利用集体资本办乡镇企业,走向工业化和非农化允许先富,并积极追求集体富裕。“新苏南模式”的具体内涵众说纷纭,但其演进归因于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洪银兴,2007),大体上具有城乡平衡、以城带乡、产业工业集聚化发展、外向型发展等内涵( 陈晓华、张小林,2008;曹宝明、顾松年,2006等)。这些内涵提示我们去关注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要素,包括城乡互动、工业既有状况以及外部互动与依赖。这些既是苏南乡村振兴可能的基础,也是其可以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苏南地区的特色也使得我们在经验总结时,需要进一步反思这些经验在苏南之外推广的可能性。
综合上述文献,我们将从文化与产业两个核心要素的互动入手,加之人才、科技、地方优势等辅助因素,对两个村庄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产业建设做出分析,并总结出具备可复制性的发展经验。
白塔村与西望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果,也都注重乡村文化与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借此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活力。虽然同为宜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乡村,但两村发展情况却存在多处细节上的不同,这也使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下面具体从文化资源、发展路径与党建引领三个方面比较白塔村与西望村的情况。
在文化资源方面,西望村已有千余年制陶史,紫砂文化代代传承,在当地村民心中都已经建构起足够的文化认同。走进西望村,路边是成排的紫砂个人工作室,村民的住宅中也基本都有专门用于制作紫砂壶的工作间,形成了“家家捶泥,户户弄陶”的独特景象。
围绕紫砂壶行业打造的古南街、陶瓷博物馆等地,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游览。古南街背靠蜀山,面朝蠡河。蜀山旧称“独山”,相传是苏东坡游至此处,被独山勾起了思想之情,信口叹道:“此山似蜀”,后人为了纪念苏轼,便将其改名为蜀山。作为紫砂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顾景舟、任淦庭等多名紫砂壶制作大师的故居所在地。蜀山古南街极富历史厚重感,铺着青石板的老街与充满古意的紫砂壶相映成趣。陶瓷博物馆则紫砂、均陶、精陶、彩陶、青瓷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藏品,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与灿烂的陶瓷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紫砂原矿与搭子、拍子、矩车、明针等紫砂壶制作工具的展示,也让人们对于一把紫砂壶的诞生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白塔村的文化资源则主要集中在“人”身上,比如重点打造于伶文化纪念馆、宣扬星云大师的禅德文化。于伶是我国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夜上海》、《女子公寓》、《七月流火》等等,被誉为是“中国革命戏剧拓荒者”和“革命电影事业奠基人”。他出生于白塔村的一户书香门第,童年基本都在白塔村里度过。1932年,于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组织秘书,开展戏剧、文学活动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同年,于伶加入了中国。建国之后,他曾担任过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等一系列职务。于伶心系国家兴亡,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奋斗了一生,人的爱国、革命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星云大师虽不是白塔村人,但他的祖庭大觉禅院就在白塔村。1947年星云大师受师命回到大觉禅院主持寺务,并担任白塔国民小学的校长。1989年,星云大师回到宜兴礼祖,决定要光复祖庭。在他的推动下,现在的大觉寺得以建成。
除了文化名人之外,白塔村也有白塔钟声、薛桥寻梅、筱王古窑址、古陶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发掘。根据于伶后人、星云大师担任校长时期的学生任明初所述,于伶和星云大师实际身处白塔村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当地村民心中的影响力都较为有限,在白塔村的经历对于伶和星云大师二人个人发展的影响也并未起到关键作用,本身联系并非紧密,很难让外地人一谈及于伶和星云大师就立刻联想到白塔这个地方。因此,实践队员认为,仅靠白塔村文化现有的这“两张牌”并不足够支撑其长远发展。
总体比较来说,白塔村在自然生态文化上更具优势,而西望村的人文氛围更加浓厚;白塔村的文化资源较为分散,多元乃至于失焦,西望村的文化资源则过于聚焦乃至于单一。
首先,白塔村与西望村均注重品牌的打造。白塔村创建了“白塔味道”农产品品牌,包含黄桃、葡萄、水蜜桃、樱桃、桑葚、橘子、“白塔春”茶叶等等。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引导企业与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为产品增加品牌附加值。同时,白塔村也会通过素食文化博览会、白塔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推广品牌。在素博会活动期间,许多茶企会聚集于白塔,展现宜兴茶的魅力,也会有制茶师傅手工炒茶表演、茶席设计比赛等吸引游客前往。除此之外,白塔村也紧跟潮流,引入互联网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白塔村组建了新媒体团队,负责“白塔味道”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淘宝直播等几大主流新媒体平台上的运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白塔村的特色农产品,提升销量,富裕村民。而通过参与茶博会、壶艺大赛之类的活动、网络直播制壶以及《一壶春秋》、《百年紫砂》等紫砂文化相关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等方式,西望村紫砂壶这一品牌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
其次,白塔村与西望村均成立了相关产业合作社,提升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最终达到富裕村民的效果。
南天竹是一种常见的木本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春夏时节,南天竹的颜色是绿色的,但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南天竹的叶片会逐渐变红,到了冬天火红一片。如今,南天竹种植已经是白塔村的重要产业。白塔村因此成立了南天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并基于市场调查结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帮助社员进行销售。目前,白塔村的南天竹产业,村民种植和集体种植总面积一共约3000亩左右,亩产3-4万元,村民亩均净收入2-3万元。
紫砂壶的制作则有着繁复的步骤,从打泥条到划泥片,从拍声筒到光声筒,再到壶盖、壶嘴、壶把等零部件的制作与黏合,一步不慎,可能就会使整把壶失了味道。所以紫砂壶的制作极考验制壶艺人们的技术。正因如此,西望村在2009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将散落的制壶艺人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各种层次与种类的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并帮助其进行宣传推广,扩大销售市场。到2020年,西望村紫砂陶产业销售达2.6亿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已接近10万。
其一,白塔村与西望村采取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白塔村先有产业发展,后寻文化建设;西望村先有文化延续,后启产业发展。白塔村由于原有经济基础薄弱,首要的发展任务便是提高村民收入,所以引进了南天竹这一高利润的作物作为主要农业种植品种。在南天竹产业平稳发展,村民经济条件改善后,白塔村开始挖掘乡村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产业注入新的价值。而西望村的紫砂壶制作可追溯至明朝,本身先是一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望村通过成立紫砂厂、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将手工业为主的紫砂文化逐步产业化,当地的紫砂壶产业发展也更加稳固。
其二,白塔村与西望村在人才流向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白塔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弱于西望村。由于白塔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工资待遇吸引力不大,晋升途径和规章制度也不是特别明显,且村里又以种植业为主,所以许多年轻人都想往外走。而西望村本身的紫砂壶产业具有特殊性,利润较高,做工环境较为舒适自由,且制壶多用家庭作坊模式,代代相传,所以一大批年轻人还是愿意回来进入紫砂壶制作行业。
其三,由于两村定位的区别,西望村的文化产业特色比白塔村更为聚焦。西望村定位为紫砂专业村,特色产业就是紫砂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整体也比较成熟,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产销链的运转也较为顺畅,收益较为稳定。白塔村被定位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种植业、乡村旅游、纺织工业等各方面都略有涉及,但尚未发展出具有突出代表性质的特色产业,使人能够直接联想到白塔村。此外,白塔村各产业的排他性薄弱,以南天竹产业为例,虽然白塔村土地条件、自然气候等适合种植南天竹,但其他条件相近的村庄也同样可以种植。
其四,旅游业在两村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乡村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白塔村对此进行了重点发展,建设了白塔文旅园、千稼园、云芯山庄、甲有生态园、兴旺文化园五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白塔味道、于伶纪念馆、宜人书院、生活行旅馆、党建展示馆、猪博馆、小镇客厅七大文化展馆;打造了白塔春天文化餐厅和白塔心巴克咖啡馆,建有行香竹苑、半山有庐等高端民宿,旅游配套措施较为齐全。实践队伍进行实地体验后,感觉白塔村在旅游接待设施,如停车场、农家乐、民宿、茶室等方面较为完善,旅游厕所与休息设施布局合理、干净整洁,也有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相关宣传资料,配有导览服务,能够给游客较好的旅游体验。而西望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紫砂壶的制作与销售,旅游业只是其延伸出的一个副业,街上的店铺以紫砂壶个人工作室为主,农家乐、民宿、酒店等接待设施较少,目前看来旅游配套措施仍不够完善。
在党建引领方面,两地的突出之处在于村支书与党支部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
2001年,欧阳华开始担任白塔村党总支书记。2010年左右,在多次赴省外考察之后,欧阳书记决定将南天竹引入白塔,推广种植,以此作为村民们的生财之道。为了消除村民对于南天竹的顾虑,他和全村30多名党员干部在承包地上带头种植南天竹,这些试验田的成功,大大鼓舞了村民种植南天竹的信心与决心。2011年,欧阳书记组织成立了南天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南天竹种植产业。2013年,白塔村在欧阳书记的带领下重点打造了“牵稼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始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2018年,欧阳书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将宜兴人民的声音带到北京。如今,欧阳书记仍在不断思考白塔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西望村范泽锋书记本身就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了提升村民的收入,解决当时紫砂产业“散”“小”“弱”的问题,2009年,范书记在西望村领导成立了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后来,范书记又牵头组织实施紫砂专业“青蓝结对工程”,亲自授课,促进西望村紫砂产业的发展,也大幅度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在两村的专业合作社中,党支部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白塔村成立了南天竹特色党支部,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供桥梁。党员们不仅带头种植南天竹,还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帮助村民销售。西望村则成立了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设有党员示范户,发挥监督与推动作用。合作社制定的诚信经营规章也由党员带头遵守。
追根溯源,两地文化产业融合的条件存在明显差异。白塔村属于“产业先行”的乡村典例,南天竹、特色瓜果等种植产业帮助白塔村在短时间内高效提升经济效益。但村支书与其他村干部并未固步自封,而是在第一及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积极探索第三产业的深化发展模式。西望村则文化符号鲜明,紫砂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产业紧密围绕文化符号发展,延续稳定。
综合以上观察及相关人员访谈,实践队伍尝试深入分析白塔村、西望村两个村庄发展的路径,发现两地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两地的旅游业均存在游客黏性较低的特点,白塔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知逊与丁蜀镇党委组织委员唐振宇都反映了两村“留不住游客”的困难。在白塔村,红色旅游虽然发展得很完善,但还是以公职人员集体学习参访为主,占比第二、第三多的才是短线旅游和青少年培训,缺乏散客观光游览。外来游览人群的目的性较为明确,时长较短。瓜果采摘、展馆参观等项目游客基本在半天或一天内就能参观完,所以游客并不需要在白塔村住宿,就算要住宿的话也可能会前往宜兴的其他地方住,而不会住在村里。而来西望村的游客则以购买紫砂壶居多,同样目的性明确,休闲性较低,而且西望村的旅游配套措施也并不是非常完善,店铺基本都是紫砂壶个人工作室,同质性较强,农家乐与民宿酒店等较少,游客也基本不会在西望村过夜。
第二,两村主力产业都存在一定风险,白塔村南天竹产业并非独一无二。如溧阳市的牛场村就也在种植南天竹,2018年南天竹种植面积就已达到2380余亩。牛场村种植的品种为普通南天竹与火焰南天竹的嫁接品种,一支甚至能卖到五百元。西望村紫砂壶产业则紧紧依附于茶文化及时下审美风向。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开始了紫砂壶的第一个专场拍卖,提高了高端紫砂壶的收气,紫砂壶的价格也随之高涨。2012年,紫砂壶市场开始分化。2015年,市场分化更加明显,高端紫砂壶始终有人慕名购买,低端紫砂壶则开始靠价格战进行激烈竞争,造成整体价格有所下滑。而如今,紫砂壶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依旧明显。
第三,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稀缺,品牌宣传建设仍有待加强。缺乏晋升渠道、工作强度大、离市中心远、生活没有城市便利等现实问题,导致年轻人一般都不愿回到村中工作,新媒体宣传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如白塔村负责抖音账号运营的只有王副书记一人。在品牌宣传上,白塔村已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宣传方面投入了很多,西望村也有通过直播、纪录片等方式推广自身品牌。但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两村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芬兰学者芮佳莉娜·罗玛建立文化产业的“金字塔模型”,为文化与经济、技术、艺术之间的建构关系提供了解释。文化产业位于金字塔的顶端,由经济、技术、艺术共同支撑, 模型直观地反映了,要想发展好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高效转化为产业资源,需要从经济、艺术、技术三个因素着重着手。
就村庄而言,经济因素在于村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收入、产业发展情况及前景,艺术因素在于当地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契合情况,技术因素在于村庄建设人力资源与新型技术使用情况。针对白塔村与西望村的共性问题,实践队认为可以相应地从文旅路线设计、产业符号打造、青年人才引进三个纬度出发,结合模型思路因地制宜,构想措施以解决。
从艺术因素来看,白塔村和西望村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也都开展了文化融合旅游业发展的尝试。尽管白塔村与西望村在旅游业发展上都存在“留不住游客”的问题,但两地导致问题的原因不同。
针对白塔村来说,白塔村的生态人文景点非常丰富,但各个景点之间联系薄弱、差异较大,且大多为陈列型景点,如展示馆、博物馆,难以吸引游客二次游览。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认为,增加游客与景点的互动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思路。在与欧阳书记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实践队员认为可以在白塔村已有旅游示意图上设计网红打卡点并重点包装,通过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同时,在白塔村已有发展计划建设的微电影基地中,设置沉浸式素拓地点与故事情节,吸引游客亲身探索白塔各处景点,体验“白塔味道”。
在对白塔村的各个景点实地考察后,实践队认为可以设计两个主题,作为线索将白塔的文化资源系统性地串联起来。其一是“禅徳文化”路线,与云湖景区的大觉寺联动,将集结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活动与茶博物馆、白塔花海等观赏游览景点有机融合,为游客梳理可观、可感的具体旅游路线;其二是“红色文化”路线,与红色影视基地、于伶纪念馆联动,重点突出白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不仅是带领参访者参观党建展示馆,还需要辅助设计南天竹种植地、瓜果生态园等具体产业基地的游览路线,深入讲好“南天竹致富”故事。
与白塔村不同的是,西望村在文化资源上重点着眼于紫砂壶,但是,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华丰陶瓷市场、陶里、紫金城等紫砂壶热门购买场所的竞争下,西望村的紫砂壶产业在丁蜀镇中也不具备独特的发展优势,更多依靠当地艺术大家如范泽锋书记等人的大师效应带动。实践队认为西望村未来旅游产业发展可以考虑与丁蜀镇的其他村庄进行联动。在与紫砂学校工艺美术师、技师老师进行的交谈中,实践队员得知,整个丁蜀镇的陶瓷产业发展都较为优良,但不同村子之前仍有些许差别,西望村可以在调研其他村庄产业特色的基础上,谋求本地产业创新,以范泽锋书记强调的紫砂壶蕴含的中国传统“老庄文化”为主题,增加陶瓷制作互动体验,打造扩散至整个丁蜀镇的文化旅游路线以丰富文旅发展。
产业符号的打造主要依附于已有产业经济效益谋求突破。白塔村与西望村的两个重点产业南天竹、紫砂壶如今仍然具备优良的商机且势头较好,吸引了一批买家固定交易,但典型性尚不足。针对这类群体,实践队认为可以举办一定次数的展览,比如白塔村可以设置“南天竹”节,开展南天竹展览,吸引外地商家前来观摩,强化白塔村与南天竹的联系;西望村则可以尝试突破当地赛事的限制,设置全国赛道,以比赛、展览的形式突出西望村紫砂壶产业的权威性,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与两位村支书交流的过程中,实践队也受到启发,南天竹和紫砂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文化聚合载体,来实现文化的多元赋值。比如,白塔村可以相应设计制作南天竹主题文创,在南天竹的花盆上予以不同文化元素的雕刻;西望村的紫砂壶本身与茶文化联系紧密,雕刻技艺上也有很多文化想象空间。因此,两地的产业符号打造仍有进步空间。
然而在经济赋能上的一个关键难题在于营销手段的不匹配,调研发现,两地在宣传上的人力资源投入都有所欠缺。负责宣传、文旅等工作的白塔村党总支副书记王知逊表示,白塔村的新媒体账号运营者往往只有一两个人,运营频率较低且更新不定,很难获得大量用户关注。丁蜀镇党委组织委员唐振宇则表示,丁蜀镇往往是所有村庄统一宣传口径,西望村并没有独属于自己村的宣传团队及宣传平台。宣传上的短板为产业符号的打造设置了困难,使两地的产业不能进一步“走出去”,亟待进一步提升。
为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需要对当代青年审美、文化潮流有精准的把握,同时,也需要熟练地掌握新型媒介传播技术,因此,两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技术上都需要一定的青年人才资源予以支持。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也采访了白塔村与西望村的部分青年,发现青年人才留在当地发展的原因也有所不同。白塔村党建工作中的人文情怀与卓越引领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留在当地,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党员人数也较多;西望村则主要依托于世代传承的紫砂壶技艺与突出的经济效益吸引青年人才继续从事相关行业。
白塔村组织文化较好,但村委工作较为琐碎,存在人力不足、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西望村吸引的青年人才则主要从事紫砂壶产业,极少参与村委会工作,但实践队根据实地采访得知,党建引领工作在当地紫砂壶产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如成立合作社、建设紫砂学校等等,可见当地组织文化营造尚有完善空间。
除了组织文化,两地吸引青年人才仍需要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并相应地配置人才吸纳策略,如与高校建立合作沟通桥梁,设置“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吸引青年人才走近乡村、喜欢乡村、认同乡村、建设乡村。
总体而言,白塔村与西望村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十分良好,已经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人民生活富足安乐,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乡村整体经济水平稳步上升。在两地致力于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当地不少村民也亲身参与,地域相对应的文化特色不断得到凸显,文明乡风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倡发展。不过,由于两者文化和产业发展先后顺序不一,未来发展目标也相异,因此“金字塔模型”中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在其中各自需要发挥的作用也不大相同。
在经济因素上,两村都需要加大对自身产业宣传包装上的人力、财力投入,打造产业符号化,强化当地品牌意识,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在艺术因素上,白塔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化、同质化严重,主打的“农家乐”旅游模式有待创新,西望村则重点仍置于紫砂壶行业的衍生旅游景点,形式单一,两地都需要引入游客互动模式,加入如拍照打卡、陶艺教学等“沉浸式”艺术体验,以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在技术因素上,两地的青年人才引进问题不同,白塔村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西望村则需要在已有青年群体中做好思想建设,吸引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在“金字塔模型”之外,调研中比较难得的发现在于,白塔村与西望村的村干部们都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及精准发展的魄力,村民也十分认同当地的管理氛围与历史文化,相信在党建引领与人民的协作发力之下,白塔与西望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为当地乡村振兴开创更加广阔的前景。
[1]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25-33.
[2]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04):50-55.
[3]吴理财,解胜利.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6-23+162-163.
[4]曹宝明,顾松年.“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路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02):63-68+80.
[7]刘晓宇.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10]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35-144.
[11]李霞.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2]史文逸.传统手工业如何振兴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宜兴紫砂壶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6):144-145.
(本文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的“行走长三角”实践团队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