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产品展示
毛主席在河滩散步一男子挥舞着拐棍走了过来主席:目中无人
众所周知,拐杖是一种助行工具,是为了帮助那些因年迈或是其他原因而不良于行的人们方便行走而存在的。
拐杖的材质因个人的需求而各有不同,是不管一根拐杖是价值千金还是山林间随手拾起来的木棍,能够起到的作用都不会有什么差异。
然而我,们的伟大领袖主席曾经却目睹了拐杖的另一种用法,当场气愤不已,不禁评价此人目中无人、虚有其表。
毛主席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这一点从他晚年还经常游泳、游长江也能窥见一二。
毛主席游泳锻炼的这一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小时候在自己家门前的水塘游泳,长大后外出游学也曾经游过湘江。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毕竟不似年轻的时候充沛了,再加上常年征战累积的伤病,爬山这项体育锻炼的难度也开始提升了。
不过,这些小困难可难不倒亲自带领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毛主席,在拐杖的辅助下,毛主席继续地进行着自己的登山锻炼。
一天,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毛主席与往常一样在山林间散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里静心思考。
原本毛主席和随从还沉浸在周遭的美景之中,突然看见远处有两个人正朝这边走过来。
其中一个看穿着打扮明显是这附近村子的农民,正赶着驴子准备去田间干活,虽然也是在赶路,但显然并不是非常匆忙。
另一个人显然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此人一副书生打扮,如果单单从他的衣着样貌来看,应该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学问的文人。
可是此人更引人注意的是手中明明提着一根做工精致的拐杖,腿脚却十分麻利,不像是有腿疾,需要拐杖助行的样子。
而且山间小路大多狭窄拥挤,面对一人一驴已经十分拥挤的小路,此人没有丝毫要暂时避让的意思。
非但没有避让,反而丝毫没有减慢自己的速度,而是继续快步走上小路,打算与老农挤上同一条小路。
从他的神情来看似乎笃定对方一定会主动给自己让路,哪怕他才是后来的那一个。
但是,此人就是一副趾高气扬又理所应当的模样,打算让老农为他让路,眼神中甚至还流露出一些鄙夷和不耐烦。
老伯似乎也没想到这些平日里最嫌弃他们这些老农民的文人秀才会靠近自己,平日里这些人可都是避得远远的,仿佛他们身上特别脏,带着什么病菌一样。
今天想来是有什么急事,才这般反常地与自己这个一身臭汗的老农和同样臭烘烘的驴子挤着过一条小路。
可是当老农意识到对方是着急赶路嫌自己和驴子挡路时,已经来不及了,人早已到了眼前,现在两人一驴站在这狭窄的小路可谓是避无可避了。
老农没想到文人打扮的男子着急走上来,对面的男子嫌老农看到自己着急赶路竟然不主动让路。
可能在这个文人打扮的男子眼中,他就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高一等,就应该被敬着、让着。
所以,见到老农愣在原地没有行动,不禁怒火上涌,也顾不得文人风骨了,直接挥舞起手中的拐杖驱赶驴子。
尽管此时的毛主席一行人站的位置距离事发地还有一段距离,可是这一切还是清楚地落到了毛主席眼里。
见对方已经举起棍棒要打驴子,老农也反应过来了,赶紧避让男子,驱赶驴子赶紧给他让路。
虽然此事老农没有丝毫的错误,但是这头驴子可能是老农一家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家资,若是真的被打坏了,对于老农一家来说很可能是无法承受之痛。
所以,哪怕是老农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按常理来说也不是他必须要退让,但是为了生存他还是要退让。
更何况看对方的打扮明显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若因此事得罪了对方,或许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灾难。
见老农主动退让了,那个男子才一副你早该如此的模样,一脸嫌弃又气势汹汹地继续赶路了。
此人明明是一副考究的文人打扮,可从他刚刚的一系列行为举止上看,却丝毫不见文人该有的谦逊稳重。
显然,这就是一个虽然读了不少圣贤书,但是除了会装模作样地舞文弄墨之外没有丝毫文人风骨的“酸秀才”。
见此情景,毛主席也是十分气愤,便向身边的随从询问这种现象是偶然事件今天凑巧被他们发现了,还是在人民群众之间经常发生。
得知这一情况毛主席更加地气愤了,当那位男子朝毛主席的这个方向赶过来的时候,主席上前出声拦住了对方。
这个男子似乎没想到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会拦住自己,脸上露出的表情里有莫名其妙但更多的还是不耐烦。
毛主席当即向对方说要借用他的拐杖,男子用很疑惑又不耐烦的语气反问:“你要我的拐杖干什么?”
男子的话显然是想表达自己不打算出借拐杖的意思,但是主席的目的也不是在拐杖上,直接回怼男子:“借拐杖当然是用来走路的,难不成还是借来打别人家的驴子吗?你如此做,实在是目中无人!”
就算是在迟钝的人此时也听明白了毛主席的话是什么意思,男子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有失身份,尽管心中十分地不服气,还是拂袖而去没有继续和主席一行人争执。
但是很显然的一点,这个文人打扮的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只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碍于自己知识分子的面子,再加上他确实着急赶路没有继续胡搅蛮缠罢了。
对那个文人打扮的男子来说,拐杖不是他出行必不可少的助行工具,而是自己身份地位的体现。
这也是他明明可以健步如飞,却非要配一根拐杖的原因,这根拐杖对他来讲是一个扮演高位者的道具。
他不需要这根拐杖帮助自己走路,如果一定要给这根拐杖一个具有实际作用的功能,那恐怕也是武器而非工具。
这根拐杖在他手中或许是他对底层群众颐指气使的指挥棒,或许还曾经对那些他眼中“不听话、犯上作乱”的下等人棍棒相加。
毛主席也经常使用拐杖,但是都是在他需要拐杖助行的时候,譬如登山或者长途行军赶路的时候。
而且毛主席的拐杖虽然不止一根,但是大多取材简单,并非什么昂贵的材料,而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装饰。
毛主席最喜欢的一根拐杖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制拐杖,不是什么名贵的湘妃竹、罗汉竹,就是农家院里种的普普通通的竹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有一次正好在杭州一带停留,工作之余难免又起了想要登山观景的兴致。
但是因为是临时起意,随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准备拐杖,当主席想要登杭州的丁家山时,工作人员只能就地取材,为主席临时制作了一根拐杖。
这根拐杖其实就是从当地老乡家的院子里砍了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稍加处理就被拿给了主席做拐杖用。
主席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这根拐杖却意外地爱不释手,这片山林里有不少竹子,拿着这根拐杖真是颇为应景。
手里拄着的这根拐杖还带着新鲜竹子特有的清香,山上的自然美景也令人陶醉,但是主席还是没有忘了红军时期就定下的纪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这根拐杖是没有付钱就从老乡院子里砍走的,那主席用这自然是不会舒心的。
好在,这些常年跟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深知主席的脾气,也都有着极高的觉悟,在砍竹子的时候尽管老乡一再表示不必收钱,还是之一支付了一笔买竹子的钱。
其实这根拐杖只是一时应急用的,主席也有其他的拐杖,虽然也都不名贵,但是做工比起这根临时找到的竹棍还是要好上许多的。
但是,主席在后来的日子里最喜欢的拐杖还是这根从老乡家里买来的竹棍,甚至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也会带在身边。
其实,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大可以在登山之后就把这根拐杖丢掉,完全没有必要非得带回去。
但是主席却特意提醒随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带回去,可能是因为这根拐杖的确很趁手,也可能是因为他可以时常提醒主席不忘初心,不忘节俭。
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拐杖对于毛主席而言就是一种辅助行走的工具,而不是像许多年前遇到的那个用拐杖打驴的文人那样,只是装点身份的道具。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也可以选择精美的做工或是装饰,但是也可以追求简谱,只把它当作一个工具。
写的是竹子不畏环境艰苦,在山间的石缝中也能顽强地生存,扎根在最艰苦贫瘠的地方,任由自然界给它带来的千磨万击,仍旧屹立不倒。
尽管国际环境风云诡谲,尽管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的大风大浪,我们依旧在破碎的山河上重新建立起了我们的新中国。
在杭州的山林间缓步登山时,也许在毛主席的脑海里仍旧在思考着新中国的当下和未来,仍旧在回顾新中国那风雨飘摇的过去。
有这根拐杖陪伴在身边,就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就要像这竹子一样哪怕风吹雨打,也要傲然屹立世界之林。
有这根拐杖在,就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能一味去追求表面的浮华。
就像是拐杖一样,它是一个助行的工具,那么它首先要趁手,能够方便人们用它来行走,至于它的外观也好、做工、材料、装饰也罢,都是排在实用性之后的。
我们做人应该像竹子一样行得端,走得正,做事也应该像竹子一样务实、果敢、坚毅。
细节往往决定大局,就像是从一个用拐杖的小细节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性格上的问题。
同样是拐杖,毛主席可以将一根普通的竹子拐杖视为珍宝,哪怕是他国领导人拿名贵的拐杖交换也未能如愿。
而多年前与主席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男子却把拐杖当成了装点身份的道具,作威作福的武器,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