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产品展示

金花银叶十里香——宁夏灵武万余百年枣树的“前世今生”

2024-08-11 19:07: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又一个“金花银叶枣香十里”的季节到来之际,听说将枣树定为“市树”的宁夏灵武市,有万余棵上百年的枣树,是近年来美誉度、知名度越来越高的灵武长枣的“始祖”,记者立即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4月1日,当记者站在灵武枣博园里,听到灵武市自然资源局的高工唐文林介绍古枣树的数字时,尽管事先了解个大概,还是被震撼到了。放眼望向近在咫尺、远在视线不及的一排排古枣树——在春寒料峭的4月春风中,它们不动声色地吐故纳新、孕育着生机,金年会app,没有一丝绿意的枝杈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依然倔强地伸向天空等待再一次花开果红。

  据唐工介绍,这一万多株枣树原来为城郊东北部村的众多居民所有。可惜无缘这些枣树的原主人,听他们讲“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的往昔。

  4月15日,记者再访灵武,在城东的果园村,沿着古老的秦渠南段,又一次与那些据鉴定树龄有300年的“枣树王”相遇,听它们的第六代原主人周俊讲述,300年间,灵武东门周家与他们的枣园经历的时代变迁。

  周俊的祖上在灵武一直经营商贸,生意做得最大的时候,有百余头骆驼的“运输队”。经商让周家富甲一方,同时还有一个几十亩地的果园,其中仅枣树就有三四百棵。周俊听他爷爷说,每年枣子成熟的时候,家里得雇几十个人打枣,打下的枣子分拣出个大无伤的,由家里的驼队运往内蒙古、甘肃等地出售,有伤的残枣晒干了也能卖钱。

  到了解放后,周家的果园经历了合作化“入社”、归入灵武城关公社果园大队第二生产队管理,联产承包制后作价分给第二生产队每户所有,周俊分得60多棵。如今,周俊也有了自己的果园,5亩地300多棵长枣树,全部由家里的百年以上古枣树培育而成。周俊说,古枣树结的长枣好吃,味儿甜,储存时间长。

  王安石《赋枣》中有言: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据《宁夏林业志》记载,枣树为宁夏传统果树,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朝弘治年间,灵武、中宁、中卫等地广为栽培。清乾隆时期,中卫永康红枣颇有名气,中宁枣园堡一带在民国前就是重要的枣产地,年产量达20万公斤。

  灵武建县2200年,古称灵州,又称赫连果城,素有“塞上江南、水果之乡”的美誉。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这里已是千枣树、千足羊枣梨,东山随地种植,士人购之,转售江南。”

  灵武长枣源于东塔镇园艺村一带,逐步向东南延伸至果园、东塔、黎明等村,并辐射到临河东、崇兴、郝家桥等地。20世纪60年代,沿山一带出土的明、清墓葬,发现有灵武长枣核,证明灵武长枣栽培历史约500年左右。民国十八年(1929),灵武遭受特大低温冷害,灵武长枣冻死很多,仅在东塔镇保留万余株。2005年,经市林业局普查,有百年以上灵武长枣古树13886株。

  几百年来,灵武人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中,始终是“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和枣树生死相依,在“水田声里疑无路,枣树花香又一村”的岁月流转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比如“天上王母蟠桃,人间灵武长枣”、“‘枣’生贵子”等灵武版本。

  灵武枣树博览园,位于灵武市城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820亩。它的前身就是居民众多、基础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较差、集中万余百年灵武长枣树的城郊村。

  十余年前,灵武市启动“旧城改造工程”,将聚居在古枣树林中的1922户居民,搬迁安置于配套完善的居民小区。市财政累计投资8.2亿元,于2008年开始建设枣博园,2010年建成占地面积1085亩、包含两个主题园区的一期工程;二期始建于2016年,2017年建成,占地735亩两个主题园区。

  这个占灵武市建成区公共绿地三分之一的大型枣博园,不仅修复、保护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仅存古枣树木“活化石群”,还陆续引进收纳了全国近半数以上的枣树品种,包括龙枣、金丝小枣、鸡心枣、油枣、狗头枣、枣脆王等326个品种。2009年,灵武枣博园被命名为“中国枣种质资源库”。

  如今,壮观的枣树博览园,早已使灵武市因树而绿、借树而美,让树存续根脉,使人乐享家园。


本文由:金年会花卉盆栽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